热爱运动,冲刺心中最理想的地方!Love sports, sprint in the most ideal place!
位于河源市境内的桂山、东源县曾田镇石古大王两处大规模的石臼群被专家证实为冰臼,在结束为期两天的实地考察后,中国地质科学院韩同林与陈尚平教授昨天得出上述结论。
据介绍,冰臼是古冰川遗址。这一奇观是河源市民程云辉和李晓棠在4月下旬旅游时发现的。
随后,在程云辉和李晓棠的指引下,韩同林和陈尚平教授分别在两地的河滩里,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韩同林教授介绍,根据这些石河坡度较大、海拔较高及岩石 的特点,结合多年来他对古冰川遗址的研究,可以判断这个河滩上大大小小的“石臼”是两三百万年前由于冰川作用所形成的冰臼群。虽然在广东其他地方发现了冰 臼,但目前河源发现这么大规模的冰臼群还是罕见。
韩同林说,冰臼的发现,将为研究河源的古环境的变迁、古迹考证等方面提供了有力证据,对地质研究和旅游资源的开发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他希望河源保护好这难得的自然地质资源,禁止对其进行开采。
■ 驴友讲述 一次旅行发现“冰臼”奇观
昨天,河源市民程云辉和李晓棠向记者讲述了发现冰臼的经历。
“石臼”还是“冰臼” 专家莫衷一是
4月下旬的一个周六,痴情山水的程云辉先生与李晓棠小姐带着亲友,去景色优美的七礤四级电站桂山附近游玩。
已多次造访的李晓棠招呼同伴,“走!我带你去看一种奇特景观。”来到桂山附近的一条小溪边,李小姐指着对岸的一面岩石道:“就是那里!”岩石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坑,石质细腻,里面盛着清水。“冰臼?应该不是吧!听说以前南方不存在冰川。”程先生道。
随后,他们决定在附近继续寻找类似景观。但因连日雨水,山洪暴涨,无法渡过山溪,不能前去仔细察看,只好商定择日再访。
五一期间,程云辉与李晓棠多次到桂山附近寻找类似的景观,拍了大量的照片。通过网上收集的信息再次详细比照,他们越来越相信,那些大小不一,数量众多,口径小里面大,底圆壁滑的“石臼”,应该是很有价值的“冰臼”。
5月16日,河源市博物馆馆长、文化局副局长黄东带领3位专家前往考察了桂山的“石臼”奇特景观。因各种因素专家们并没有得出具体的鉴定结果。
程云辉与李晓棠并没有就此作罢,为了寻找更多的类似景观,他们近十次前往桂山附近山谷查找。途中,他们听人介绍,某日有几个小伙伴在新丰江水库罗坑溪谷附近挖树根时,同伴掉到“水缸”里出不来。他们便前往观看,发现该处有巨大“石臼”。
在曾田镇,他们步行十多公里到达石古大王,也发现极其壮观的“石臼”群。并且,在玩黄腊石集中的市区大同
路一间奇石馆打听到康禾陈坑有个叫“碓椿石”的地方,他们前往发现了花岗岩石上巨大的“石臼”。此外,高塘俗称“三只瓮”的地方,也发现了类似的“石臼”。
“冰臼之父”一锤定音
在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后,他们通过河源市有关部门,邀请有“冰臼之父”之称的韩同林教授前来鉴定。他们把大量的资料,寄给了在北京
工作的韩同林。韩教授看到资料后,初步确定为“冰臼”。现在,通过韩同林教授的实地考察,有了鉴定结果。
程先生向记者表示,现在谜底揭开了,他们的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静。通过寻找的过程,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发现的过程更让他们乐在其中。
多部门出动保护冰臼
“冰臼的发现,无疑给我市青山绿水增加了更多具有研究价值的内涵,将成为很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昨日,河源市旅游局副局长杨友平表示,旅游局等部门将前 往冰臼群所在地考察,做好对其的保护工作,防止不当的毁坏和开采发生。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进行旅游开发,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河源市文化局副局长、市博物馆馆长黄东在考察现场听到专家的鉴定结果后兴奋不已。其表示,冰臼是河源的又一重大发现,丰富了该市的考古研究资源。如果将河源的恐龙文化游的开发和冰臼群的开发结合,将大大提升当地旅游品牌的力量。
■ 名词解释
冰臼,是指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下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作用形成似我国古代用于舂米的石臼,称之为冰臼。是古冰川运动存在的有力证据。